一百年前中国幼儿园的孩子是怎么过日子的?
前些日子参观了一个幼儿园,觉得现在的孩子日子过得满幸福的。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具,中国若干幼儿园达到了世界较先进的水平,孩子们在园内的***活节奏普遍较为科学,比起老萨小时候求爷爷告奶奶进不去幼儿园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也少不了中国人特有的“报班”,让从孩子到家长哭爹叫娘。
这时忽发奇想——一百年前,中国的孩子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呢?毫无疑问,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活都是野***状态,他们没有那么多玩具教具。小伙伴也有,只是没那么多,好在也没有那么多课外班,不用专门去练劈叉下腰。
然而,当时中国的早期教育已经开始,一些社会贤达在西方影响下在各地建立幼儿园事业,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幼稚园”不再是一个属于外星的名词。在民国初年,甚至连成都这样的内地,也有了带滑梯、秋千的幼儿园。
偏巧老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上个世纪早期上海一家幼儿园的一组说明画,形象地描述了那时候孩子们在园内一天的***活,看来明了形象,便忍不住梳理一番,还原一个百年前孩子们的幼儿园世界。
那时候,孩子们的一天,是从8:30家长送儿女到幼儿园开始的,这一点,和今天的日托幼儿园区别不大,大体是晚半个小时左右——一百年前嘛,人们的***活节奏比今天要慢得多。8:30—9:00到校
那时候的父亲母亲,看来也少不了送孩子这一关9:0—9:30 换鞋子
把在外穿的鞋子留在门口鞋柜,换上园内专用鞋。当时上海西式房舍内部大多采用木地板,出于卫***和增加使用寿命的考虑,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应该使用的是室内专用鞋。在室外运动时则需要运动鞋,想来这样的孩子以后也会养成进家门换拖鞋的习惯。9:00—9:30 晨间检查
半个小时当然不能只用来换鞋子,还有一项任务便是给孩子们进行身体检查。这样做一来可以每天对孩子们的健康情况有所掌握,也是为了及时发现入园时有扁桃腺炎等疾病的儿童(通常会让家长带回),以免传染给其他的孩子和工作人员。9:30—10:00 户外运动
那时候幼儿园都有较大的运动场(让我想起了动物园猴山的运动场),户外运动比较多,孩子们普遍皮实,要是破个小口子家长就来找老师,会被视为精神有问题吧。10:00—10:10 静息时间
墙上的狐狸(???)曾让我感到困惑,不知道是用于表示盯着孩子,让其自觉,还是用拟人化的形象柔化环境,后来想到可能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这一点很快得到了证实……10:10—10:30 点心时间
换句话说就是喝上午茶,看来课间餐的概念也是早已有之。10:30—11:00 劳作绘画
主要还是绘画(利用那么小的孩子在校园里干活,一百年前的家长也会***),至于作品的想象力,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天马行空。11:00—11:30 音乐
可以注意到孩子们的课程还没有向小学的45分钟看齐,而是采用30分钟制,应该是考虑到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另外,那时候幼儿园女***没有制服。11:30—12:00 洗手(预备午饭)
孩子们洗漱,我推测用30分钟时间,一来是老师们在预备午饭,二来那时幼儿园可能和今天的一些公共设施一样,水房、厕所,哪儿都要排队。12:00—12:30 午饭
从餐食来看,这家幼儿园采用了中式菜谱。12:30—2:00 午睡
可以注意到孩子们的小床设计得比较低,这样显然要安全些。2:00—2:20 起床
我记得那个年龄的孩子固然需要午睡,但个个反感午睡,恨不得赶紧起床出去玩,用20分钟起床显然是太宽裕了。2:20—2:40 又是点心时间
原来,又有好吃的等着了,孩子们应该等得起。2:40—3:00 自由活动
看来应该是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的游戏时间。3:00—3:30 回家
到了家长接孩子的时间(这个魔都的妈妈好摩登)。
算起来,在幼儿园的时间也就是从早上8:00到下午3:30,换做今天,家长们多少会有些感到不足——这几个小时,怎么能满足我们那儿996的要求呢?
可能,这就是时代不同的地方吧,但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作息时间,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从教育角度都颇具价值。
不过,这样的幼儿园,当时肯定只有极少数人上得起,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做起来,这个古老的国度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只是,那个时候幼儿园没有什么学习的日程,今天,可是恨不得连外语带钢琴,都在小学前学完了。
这套说明画图案简洁,但功底深厚,没有署名,我总觉得有一点万氏兄弟或者叶浅予先***作品的味道。是不是老先***的作品,则要专业人士来勘查了。
根据第一张图片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找到这座幼儿园真实的影子——地址应该位于上海***中路,在***教美国卫理斯教派的一座教堂“沐恩堂”(又名“慕乐堂”)中。
这座房子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属于哥特式建筑,砖木结构,有宽大的门厅,一度曾作为上海南京中学的校舍。它的大门上方刻有“真理使尔自由”的箴言,在说明画中清晰可见。据此推测,这座幼儿园可能与教堂有关,不过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倒是没有多少宗教色彩,也可能是借用教堂的地方建立的,因为年代久远,暂未找到这座幼儿园的其他资料,具体情况无从考证。
沐恩堂今尚在,节假日还很热闹,只是已经成了宗教和旅游场所,内部也找不到这座幼儿园的痕迹。
想来也是,如果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这座幼儿园中就读过,那么到今天大概已过百岁,这样的历史见证者,应该也是不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