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和分泌物增多,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常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时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
1. 典型症状
尿道不适是主要表现,男性患者晨起可见尿道口稀薄黏液分泌物,女性可能出现宫颈充血或白带异常。排尿时灼热感明显,部分患者伴随下腹隐痛。症状通常比淋病轻微,但持续时间更长。
2. 并发症警示
未经治疗可能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男性可出现睾丸肿胀疼痛,女性易发展成输卵管粘连导致不孕。孕妇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出现发热、畏寒需立即就医。
3. 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但确诊需依靠尿道分泌物PCR检测或衣原体培养。建议同时筛查淋球菌,临床上有15%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性伴侣需同步检查,即使无症状也应治疗。
4. 治疗方案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7天,或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耐药病例可选用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完成疗程后复查3次确认病原体清除。合并前列腺炎需延长用药至14天。
5. 预防措施
使用避孕套能降低70%感染风险,性行为后及时排尿有冲洗尿道作用。避免共用毛巾浴巾,内衣需60℃以上高温清洗。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性病筛查。
非淋菌性尿道炎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性传播疾病,出现症状后2周内就诊治愈率可达95%。保持单一性伴侣和规范用药是防治关键,慢性感染者需排查免疫功能障碍。任何尿道异常分泌物都应视为警示信号,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生殖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