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急症,偏方无法替代正规医疗,需立即就医。肠梗阻由机械性阻塞、肠麻痹或血运障碍引起,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并发症。民间流传的偏方如蓖麻油、蜂蜜水、腹部按摩等可能加重病情,正确做法是禁食禁水并尽快送医。
1.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这些症状提示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肠道内压力升高。机械性梗阻常见于肠粘连、肿瘤或肠套叠,麻痹性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后或电解质紊乱。血运性梗阻则与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关,病情进展迅速。
2.临床治疗肠梗阻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抽吸减轻肠胀气,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失衡。抗生素用于预防肠壁损伤后的感染,常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完全性梗阻或出现肠缺血时需手术,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或造瘘术。
3.术后恢复期可配合医疗措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床上翻身活动预防粘连,咀嚼口香糖刺激神经反射。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腹部热敷缓解胀痛,但需避免用力按压。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推荐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菌株。
肠梗阻属于外科急症,任何自我处理都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时,应平卧屈膝位减少肠管牵拉,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点供医生参考。康复后需定期复查腹部CT,肠粘连患者避免暴饮暴食,腹部手术史者警惕慢性梗阻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