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1918-1941年),女,饶阳县北师钦村人。1941年农历正月初九,阴云密布,寒风凛冽。冻得人们透不过气来。来自二、四、六区的两千多名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聚集在邹村为李一烈士举行追悼大会。
大会开始了,人们压抑在内心的悲愤骤然爆发。六区妇救会主任张金凤同志致悼词时悲愤交加,呜咽地说不出话来,她本来打算在大会上控诉敌人的滔天罪行,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为李一烈士报仇,可是,要说的话都被自己和与会群众的泪水淹没了。人们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为烈士报仇!”追悼会变成了向敌人讨还血债的誓师大会,雷鸣般的口号声经久不息。
李一同志是在追悼会的前三天,正月初六被日寇烧死的,牺牲时年仅23岁,她短暂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
李一出生在饶阳县北师钦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她3岁丧父,母亲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对她关怀备至。李一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母亲把自己拉扯成人不容易,所以从来不让母亲生气,自小就知道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她11岁上学,学习成绩优良,15岁小学毕业后就帮着母亲种地,性情爽朗,爱说爱笑平易近人,时常帮助孤寡老弱干活,不怕脏不怕累,因此,人们都夸赞李一是顶好的姑娘。
1937年“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怒了中国人民。李一看到有很多有志青年为了抵抗日寇侵略,纷纷走向抗日战场,叔伯哥李文光(抗日战争前的老党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某部师长)也时常给李一讲抗日道理,她受到了熏陶和启发,思想进步很快,决心跳出家庭的小圈子,参加抗日工作。开始,母亲不同意她离家抗日,后经李一百般安慰和劝导,终于打动了母亲,同意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8年李一参加革命后,在饶阳县第六区妇救会工作,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六区妇救会主任。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带领六区妇女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做军鞋,磨米磨面,照顾伤病员。她从不以领导者自居,做什么工作都是带头干,所以很多群众说:“跟着李一干革命,越干越有劲。”
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李一经常深入到各村妇女识字班宣传抗日政策,指导文化学习,在六区各村李一亲自指教过的学生是数不清的。
她带领妇女破路队,白天挖交通沟,夜间破坏敌人交通,有时到几十里以外的沧石路去破路,使敌人的围剿计划不能得逞。有力地支援了我游击队的抗日活动。
李一同志和群众亲如一家,一有空就帮助群众做活,一边劳动一边做群众工作,群众都十分信赖她。1939年民主建政时,六区群众一致选举李一同志为参加县参议会的六区区代表。
1941年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饶阳南部地区更是敌人围剿的重点,于农历正月初六,敌人纠集了武强、深县、安平和饶阳四县敌伪军两千五百多人,对我六区一带进行分进合击。当时饶阳县委和县政府正在耿口村开会,得到情报后县委马上组织转移,刚到深县北史村,敌人就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根据当时的严重情况,县委果断地指示分散突围。李一刚冲出村口,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腿部受了重伤,鲜血顺着大腿往下淌,再也走不动了。妇救会组织干事要背她走,她坚定地说服了同志,要她赶快突围,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李一同志托着受重伤的腿爬到一堵墙根下,正在埋藏文件的时候被敌人逮捕了,敌人拷打逼问李一,要她说出公粮在什么地方,干部藏在哪里,李一同志镇定自若,大义凛然,敌人穷凶极恶地用皮鞭木棍打得李一遍体鳞伤,棍子打断一根又一根,李一同志用威严的目光逼视敌人,用大骂回答敌人,敌人气急败坏,使出了更残忍的手段,用两辆大车扣在一起,把李一同志放在当中,浇上煤油用火烧,边烧边问,一时火光冲天烈焰腾空,烤得周围的敌人都不敢向前,然而李一同志在熊熊大火中却视死如归,仍以破口大骂回答敌人。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不可摧的斗争精神。李一同志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六区党政军民怀着悲愤和崇敬的心情,在惨案发生以后,即把李一同志安葬在沃堤村西,并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大会。
李一同志殉难后,每年清明节,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去给李一烈士扫墓,为了永久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女战士,人们在她的坟墓周围栽种了整齐的长青树,行行树苗青青绿绿被人们命名为“李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