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三年后还隐隐作疼通常不正常,可能与愈合不良、慢性炎症或继发骨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
骨折愈合后局部疼痛多由瘢痕组织增生或软组织粘连导致,活动时牵拉神经末梢引发隐痛。部分患者因康复期活动过早或固定不牢固,出现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表现为持续性钝痛。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痂形成缓慢,力学强度不足,轻微外力即可诱发疼痛。长期疼痛还需排除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不平整导致软骨磨损,表现为阴雨天或负重时疼痛加重。
少数情况下,疼痛可能与局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或隐匿性感染相关。神经损伤后形成的神经瘤可产生放电样疼痛,异位骨化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不适。既往开放性骨折患者若清创不彻底,可能形成慢性骨髓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反复发作。肿瘤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且进行性加重。
建议进行X线、CT或MRI检查评估骨愈合状态,必要时检测骨代谢指标。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超声波或冲击波物理治疗。日常应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进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若确诊骨不连或严重关节炎,可能需要植骨手术或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