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是指前庭大腺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红肿疼痛、局部硬结或脓肿形成。
1、病因
前庭大腺炎多由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腺体导管因机械刺激、分泌物堵塞或卫生不良导致阻塞时,细菌易在腺体内繁殖。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行走困难等症状,慢性期可反复发作形成囊肿。
2、症状
典型表现为单侧大阴唇下1/3处红肿热痛,严重时形成鸡蛋大小肿块,伴明显压痛。脓肿成熟后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部分患者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排尿疼痛。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全身感染,需与巴氏腺囊肿、外阴疖肿等疾病鉴别。
3、诊断
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发现腺体开口充血肿胀,触诊有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脓液培养可明确病原体。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脓肿范围,需排除外阴肿瘤、疱疹病毒感染等疾病。
4、治疗
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脓肿形成后需行切开引流术,术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反复发作者可考虑腺体造口术或切除术。治疗期间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
5、预防
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冲洗阴道,控制血糖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外阴不适时尽早干预,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前庭大腺炎患者应避免挤压肿胀部位,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急性期可卧床休息减轻疼痛。若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