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怎么治愈晚上暴饮暴食的夜食症
在黢黑黢黑的晚上。一只神秘的小手不停摸索。
刺啦,冰箱门被打开了。
啤酒、炸鸡、可乐、宫保鸡丁、烤鸭片、东坡肘子、小龙虾……已经控制不住寄几啦。
你有这种感觉吗?在深夜,似乎厨房、冰箱总散发着圣光,诱惑着你前来觅食。
不久体态就圆润了。
越想越烦恼!白天都能管住嘴,为什么一到夜里就这么放肆?忍住不吃是不可能的,那只会翻来覆去一整夜。
困扰吗?想解决吗?晚上总吃东西有罪恶感吗?还想保持身材吗?
阿尔法我还是有用的,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我。叮!今天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夜食症。
夜食症的全称为夜间进食综合征,是指在持续的夜间进食异常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问题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别不把夜食症当回事儿,它的发病率还是挺高的。有研究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人患有夜食症,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甚至从没有听说过这种病。
白天没食欲,晚上疯狂吃,有这种症状的小特工or老探员怀疑自己得了夜食症了吧?别紧张,你可能只是嘴馋。
要确诊夜食症,需要符合6条标准!
早在2008年,国际夜食症工作组首次提出了统一的诊断标准:
A.有夜间过度进食、夜行性进食的症状。
夜间过度进食——在吃过晚饭后依旧要继续进食,而且欲望强烈难以控制,晚餐后的进食量是全天的25%以上;至少每周2次夜行性进食——入睡中途醒来后,又大量地进食。
B.夜间进食时有意识,而且第二天能回忆当时进食的场景。
C、以下症状,至少满足3个:
1、早晨缺乏食欲和(或)每周有4天或更多天数不吃早餐;
2、在晚餐与入睡之间和(或)在夜间的阶段存在强烈的进食欲望;
3、每周中有4天或更多天数晚上存在入睡性和(或)睡眠维持性失眠;
4、为了入睡或回到睡眠状态,而必须进食;
5、在夜间,存在频繁的抑郁或心境差。
D.夜食症状让你痛苦,或导致了其它的重要功能损害。
E.这种障碍性的进食模式已经维持至少3个月。
F.夜食症并不是其他***理疾病、精神疾病或药物滥用等原因导致的。
夜食症通常是不良的***活习惯和严重的精神压力造成的,多见于经常熬夜的学***、上班族。
这部分人更容易患夜食症,你是其中之一吗?
1.健康饮食意识差,胃口如脱缰野马
健康饮食意识差,不能把控夜间的进食量,低估了自己夜间进食对身体的影响。
2.不满意身材体形,焦虑抑郁如影随形
不满意自己的体形,白天长期克制饮食,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精神压力大、沮丧等问题,造成晚上报复性进食。长期夜食又会导致体重难以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3.分裂型、强迫型、回避型人格障碍
夜食症与某些人格障碍的高罹患率有关,如分裂型、强迫型、回避型人格障碍等。55.7%的夜食症人群都满足重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容易产***负面情绪的人,更容易患有夜食症。
夜食症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光伤害消化系统,它还不满意。
夜食症还会让人体重增加、变胖,肥胖又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要知道,胰岛素抵抗可是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更严重的是,夜食症会引起一系列心理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等问题……
夜食症已经不仅仅是晚上多吃几顿饭的问题了,这是个必须得正视的健康问题啊。
想摆脱夜食症,阿尔法有6个切实可行的小建议(又是6个,今天跟6个杠上了):
1.三餐都要吃
白天长期克制饮食,会导致晚上报复性摄食——夜食症不就找上你了吗?所以三餐都要吃,把一天的热量相对均衡地分给三餐。如果不能控制进食,可以寻求亲朋好友监督自己的进食次数和时间。
2.怕胖,吃七分饱
想要控制体重,可以在每餐都吃的前提下,吃个7分饱。7分饱大概是这种感觉:胃还没胀起来,也没有负担感,但已经不太想吃东西了。这时可能习惯性地想再吃几口,可当时把吃的拿走,也不会觉得遗憾。
3.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配比要好
晚饭多吃点蛋白质,如鸡蛋、鱼肉、牛肉、鸡肉等;再适量配上点碳水化合物,如芋头、红薯等,而且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最后再少来点脂肪——坚果、牛油果或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都可以提供优质脂肪。
4.夜宵不能随便造
一定要在晚饭后再吃一顿的话,可以优先选择水果、谷物,这些食物饱腹感强、消化吸收好,不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
5.睡前吃夜宵不要晚于睡觉前1~2小时
建议在睡前1~2小时吃完夜宵。比如习惯晚上11点睡觉,最好在晚上9点之前得吃完夜宵。
6.夜食症状严重且时间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别等了
夜食症需要同时去两个科室就医,一个是消化科,一个是心理科或精神科。患上夜食症的主要原因是压力过大,存在情绪问题。看消化科,只能解决肠胃不适,不能解决心理问题,夜食症很容易复发。
看完今天总局的推送以后,晚上尽量别以大吃一顿来释放压力了。减压效果不好,还产***内疚感,又给身体造成负担,伤害健康。
好,各位小特工和老探员,夜食症的冷知识9.0就科普到这,乖乖按时吃饭。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阿尔法参考情报:
1.蒲公英医学百科
2.百科名医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