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出的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本来嘛,作为纪录片的业界良心,BBC的出发点也是很好的。
① “超级食物”真的很超级?
② 早餐麦片,真是一天的最好开始?
③ 水煮蔬菜最健康?
④ 果蔬汁真的可以抗氧化?
⑤ 复合维生素真能令你健康?
⑥ 牛奶才是“补水利器”?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传说中的“健康饮食”的真面目,以警示大家别迷恋这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健康食品,别乱花冤枉钱,中了广告商们的营销套路。
在纪录片中,BBC一一揭穿了维生素片、枸杞、藜麦等火遍年轻人健身圈、中老年养生圈的营养品、保健品的“健康”包装,显示出真实效果实在不像人们预想得那样高。
燃鹅,不过,看过他们的实验过程,网友纷纷表示一言难尽,甚至跳出来无情反驳。
这些营养品究竟有没有用呢?
我们先从流行了很多年的维生素片开始说起吧。
维生素片是很多人为了治疗感冒或者提高抵抗力都会服用的营养补充剂。在BBC的节目中,主持人测试了一款复合维生素片的实际服用效果。
在两周的实践内,主持人每天都服用最大建议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片,然后她通过了一系列血检,检查这些维生素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
两周后,她邀请一位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药物代谢学教授公布实验结果。结果是,她检测的各项数值没什么变化。
教授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复合维生素片在预防心脏病、癌症或者慢性疾病上有任何的效果。
那为什么人们还要乐此不疲地吃维生素呢?
教授认为是一种心理安慰:不管怎么样,它对身体没有坏处,还可能让身体变好。由于给出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能自己就会感觉似乎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但事实上,过量服用复合维生素片,甚至还会提高肺癌、皮肤癌的患病风险。
BBC提示观众,无论是果蔬汁的维生素,还是维生素片,过量服用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可能有坏处。
但是这一点,在评论中遭到了网友的反驳, “我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咀嚼片。以前换季就感冒,现在基本没感冒过。感觉维c挺好的。”这一条评论还得到了很高的点赞。
还有网友拿自己当反例,表示 “作为一个不怎么吃蔬菜的人,我只知道我自己一段时间不吃维生素手指会长倒刺。”
BBC本意是想让观众不被伪科学蒙蔽双眼,但是只用为期两周的实验,用主持人一个人的个案来证明维生素完全没用,也并不能让人信服。
毕竟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日常饮食缺乏维生素,补充一些可以说是完全合理的。
当然,吃下去的东西,无论是什么,过量都会影响健康,所以懂得控制合适的量很重要。
随后,还有在中医历史中有悠久养生历史,甚至火到了英国去的枸杞。
因为枸杞现在被认为具有增强免疫系统的功效,它的价格比普通水果贵很多,出口到英国就更加“奢侈”了。
而可能是为了对得起这个价格,歪果仁吃枸杞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了:炒饭、甜品、饮品、沙拉……
直教我们这些吃瓜的中国人目瞪口呆。
在纪录片中,BBC让志愿者分别食用枸杞和平价草莓,然后24小时之后测试体内维C含量的差别。
结果发现枸杞和平价草莓的维C含量没有任何区别,反而是小草莓的平均数值略高一些。
BBC于是推论多吃点平价水果,完全可以取代高价的枸杞。
但这样的实验和比较让我们这个食用枸杞6000年的民族无法认同啊。
首先,枸杞是水果?Excuse me?
千百年来,我们用枸杞来泡茶、泡酒、炖汤......虽然就是中老年养生的做法,但为了发挥枸杞的功效,没毛病啊~
而亲爱的BBC,你是用来摄取维生素C?你见过中国人捧着枸杞当水果啃吗?
难怪网友们都表示不服, “食物的作用仅仅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吗?有没有大家还没有发现的作用呢?”
枸杞在中医里还有养肝明目的作用,怎么能只用维生素这一个尺度来衡量它的价值呢?
BBC的这波操作,显然无法让中国人服气。
BBC对我们的这个小特产的不尊重和不客观,实在连媒体也看不下去了。《北京青年报》还专门上了篇稿子来反驳呢。
文章历数了BBC的几宗“罪”:
1. 枸杞干和鲜草莓,这两种东西能一起比吗?
2. 枸杞的营养优势并不是在维生素C
3. 枸杞的营养价值还有更多,更多……
所以啊,单凭一个简单实验就diss我们的枸杞,BBC也太不严谨了吧。
随后,BBC点评的还有从国外火到中国的藜麦。
被称为“超级食物”,藜麦的价格是其他普通谷物的好几倍,那它的营养价值是否也同样升级了呢?
BBC给出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藜麦与普通米没有任何明显差别!
BBC邀请的专家表示,其实只要正经按时吃饭,营养一点儿都不会少。
所谓的超级食品和普通的,没有明显差别,甚至在营养价值方面上,某些平价食品还高于超级食品。
中国媒体其实近年也在不断披露关于食物的真相, 比如补充鱼油还不如直接吃鱼;海参的蛋白质质量不如鸡蛋;燕窝的营养高不过豆腐;酵素并非减肥“神物”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