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菜做好算什么本事?有能耐就炸厨房啊!” /豆瓣 炸厨房组
我炸掉了自家厨房
看到这句略带骄傲又稍显无奈的“宣言”时,小编的心里也是一阵哭笑不得。
你能想象吗?
当我们按照“固定搭配”按部就班的炒菜时,却有一帮年轻人,在厨房里玩儿出了花,并通过“炸掉自家的厨房”...成功出圈。
2016年4月,豆瓣“下厨房小组”成立了,目的是供大家一起讨论美食和烹饪。
/ 网友@神经病患者 晒出自己制作的年夜饭照片
组内轻松愉快的氛围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截止到目前,组里共有了140多万组员分享天南海北的美食以及自己烹饪的心得。
“厨房是个好地方,分享、记录美食”
一进入小组,相信这句简单的话能迅速抓住你的眼球。就如同组里的大家一样,简单、又无比温馨。然而...
/组员们自称小炸弹
去年3月份,一个名为“炸厨房”的小组突然闯进人们的视野里,虽说两个小组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两个小组内的画风差距却「如隔天堑」。
小炸弹也要被爱
“每一锅硬核料理都该有它的去处,每一个小炸弹都该被爱”
如果说,下厨房小组是正儿八经的教大家下厨,那炸厨房小组就可以说是“炸掉自家厨房的101种方法”。
锅里起火、烤箱烤出黑炭、架在炉上的高压锅一个不注意就被炸的螺旋上天…这些放到现实生活中足以让人惊掉下巴的状况,在这个万物皆可炸的小组里时有发生。
/ 看看他们都炸掉了啥?
如果以上的这些事情还不足以形成画面感,并且让你不屑的发出质疑的话。 内心OS:什么嘛,好好做个菜怎么可能炸厨房啊? 那你可小看了这群“小炸弹”的战斗力了 1. “碳化食品”代表队 说起小炸弹们的拿手绝活,碳化的黑暗料理排第二,谁敢逞第一?
/ 据当事人称这是一个土豆...
这道菜口味灵活多变,食材上也是不拘一格,什么烹饪方法都可以。但精髓就在于出菜是那一盘…哦不,是一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黑。
/ 炸厨房也要炸成爱你的形状 @么么酱
说句实在话,想在这一小堆不知道能用什么描述暂且称为食物里面辨别出原材料,好像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其实这是红烧肉,认真的 @Qin斤
有人调侃:虽然这些菜可能上不了餐桌,但多少也为我们国家的煤炭事业尽了绵薄之力。 2. 魔药课堂既视感
/ 这应该是蓝莓蛋糕..什么的吧 @咕咕的土匪 当人们在厨房按部就班的烹制饭菜时,好像有些人拿错了剧本。 我们,拿的是菜谱。
而他们…可能是什么魔药课教材之类的吧。
看到锅中漂浮着的不明物体,再加上这五彩斑斓略显诡异的颜色,强烈的既视感让人很难不怀疑这东西能食用的可能性。 以至于发布图片的帖子也得事先打上“慎入”的标签。
3. 将“魔改”做到巅峰 当我们对要烹制的菜品不熟悉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从网上搜来菜谱看看。 虽然之间没有烹饪经验,但只要菜谱没什么问题的话,就算偶有翻车,也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总有一些厨房小天才,脑袋里创意满满,正经菜式没做过几道,却已经走上改良菜谱的伟大道路了。
/ 忘记放面粉的蛋糕
“咦,菜谱上这个食材我家没有”,沉思片刻,一拍脑袋,没关系,我有别的呀! 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大部分胡乱搭配的菜品都惨不忍睹,但我们还是稍微的寄希望于这帮小炸弹能创造出什么新的菜品来吧。/ 能吃的!
霍霍完这些食材还不够,小炸弹们也无愧于他们的名字,打起了厨房其他成员的主意。 先是菜刀、案板等厨具。
后来,干脆连锅也炸掉了,无论是煎锅、炒锅、还是炖汤用的砂锅,每只锅都很难在炸厨房组寿终正寝。
然而这样的局部坏死也并非他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组员们致力于厨房乃至整屋家装的以旧换新,甚至拆掉整个厨房都面色不改。
当然,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做饭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ps.谨慎明火,善用厨房用具,“炸厨房”造成的经济损失固然可惜,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更是得不偿失。
年轻人炸厨房背后
但是炸厨房这件事,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要先了解下现如今年轻人都怎么下厨房。 2021 年 6 月,DT 财经发布了一份《2021 青年厨神修行实录》,约 1200 余份覆盖不同年龄段和城市的调研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现在年轻人下厨的场景和习惯。关于如何学习做饭,多数人表示“网上跟着看看”“随便,凭感觉来”;被问到做饭水平如何,大部分人自谦为“一般,糊口水平”。
外卖使得做饭这件事成为不必要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独生子女比重最大的今天,在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如今的年轻人接触到厨房的机会微乎其微,小时候接触不到,长大了自然也不会有烹饪经验。 更重要的是,从购置厨具、选购食材到做饭习惯,年轻人整体呈现出一种“能够让生活回归本质,让自己觉得开心就好”的态度。
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如何下厨甚至如何生活的态度,早已悄然发生转变。
李安《饮食男女》
之前我们的厨房,大多是琐碎忙乱甚至脏兮兮的。而下厨,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完成必要的一日三餐罢了。
而当代年轻人的厨房,整洁、高效。年轻人不会为了填饱肚子而下厨,因为会有其他方式更高效。生活和生存,一字之差,如隔天堑。
从更大的视角去看,炸厨房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缩影。
他们不满足于为了填饱肚子去下厨,而是为了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满足,是对同质化的叛逆,以及对于真实与自我的追求和回归。 当年轻人可以更“松弛”地对待下厨甚至是失败时,炸厨房不再单纯是一件糟心事。
我们也乐于看到,也许某一天,这些年轻人在逐渐掌握了诀窍之后,厨房不再炸了,但热衷于创作的本心还在,快乐自煮的观念也在。 而现在,炸厨房,就是独属于年轻人的快乐。
一边下厨房,一边炸厨房,一边看别人炸厨房。
虽然不是提倡炸掉厨房这种行为,但是这种烹饪理念的流行不是坏事。
或许,我们该给年轻人一点时间。
或许,我们也该跟年轻人一样,从头开始,爱上厨房。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