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睿文化2022新书,由“世界最美的书”得主朱赢椿老师策划主编、其工作室设计的全新的概念主题书《豆腐》目前已经出版,并获得了“2022年最美的书”称号。
一块豆腐,为什么能成为“2022最美的书”?
朱赢椿老师这篇做书手记,为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做豆腐”的,一块“中国最美的”豆腐又是如何诞***的……
做豆腐:
一块“中国最美的”豆腐是如何诞***的?
/朱赢椿 口述/
一块豆腐,大有文章。
配合煎炸烹炒,佐以多种配料,排列组合出千变万化的豆腐佳肴。它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食物,更像是一个代表了历史、饮食、文化的精神符号。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与想象,从厨房到书房,无一不让人吃惊。
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蕴藏着至简的哲理;一盘小葱拌豆腐教人处世“一清二白”;一声卖豆腐的叫唤,回荡着浓浓的乡愁……豆腐深入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活,是三餐四季的家常美味,承载着浓浓乡愁、童年记忆和人***百味。
豆腐之于我,就有许多特别的回忆。在我的小时候,肉是相当珍贵的,相比之下,豆腐还算亲民,比较容易吃到,而且营养美味,是逢年过节家里都会出现的一道菜。在乡下,总有一户做豆腐的人家,我的亲戚中就有做豆腐的,小时候还会被叫去帮忙磨豆子。自家做的豆腐,是舍不得吃的,只能尝豆腐四周不规则的边角料。但在当时那个条件下,能吃到豆腐,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014 年初,当策划出版《肥肉》这本书后,我便想着做《豆腐》。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除了红烧肉,最常见的一道菜就是豆腐了。当大家吃完油腻腻的肥肉后,换个清淡的口味尝尝也是挺好的。于是,我就想,那我们就来一块清清白白的豆腐吧。
在开始约稿之前,我脑海里就已有了对这本书的想象,那就是和菜市场里卖的豆腐一样,小小的一方块,白白净净,厚实柔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本书就得很软,纸张要轻薄。而且要很厚,这样的话,至少得有一千多页。所以,得有足够多的稿件才能撑起这么庞大的体量。于是,从2014年起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约稿之旅。
首先是向此前给《肥肉》供稿的朋友们再次约稿,比如冯唐、邦妮、申赋渔等。因为豆腐算是我们日常***活非常熟悉的食物,那些朋友们来稿也都特别快,,我只是在微信上问起这件事,立马回了一首诗过来。
因为我个人比较爱交朋友,总是会不断认识新的朋友,熟悉之后,也会怂恿他们来写写豆腐。在约稿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位命题作文的阅卷老师,考考他人,看看他们怎么去答这道题。这种阅卷老师的心态就比较有趣。我特别希望来自各行各业的非文学专业的人来谈谈他们心目中的豆腐,比如来自音乐行业的叶蓓、黛青塔娜,演艺行业的喻恩泰,建筑行业的野城等。我通过这种跨界的方式,探索出更多关于豆腐的好玩内容。
和当初策划《肥肉》时一样,做《豆腐》这本书,脑海里会自动***成一个豆腐探测仪。当我在刷手机的时候,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在外出活动的时候,凡是关于豆腐的一切我都会特别留心关注。比如,我曾在朋友圈里刷到***装设计领域的获奖作品《TOFU》,还有中央美术学院学***改造豆腐工坊的毕业设计作品。这些作品都富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的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于是在策划之初,我就想着要收集古往今来关于豆腐的各种素材:古诗词、戏曲、童谣、俗语、散文等,试图更全面更深入地呈现豆腐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我还建议浦睿文化的团队去采访不同地方的豆腐手艺人。中国的豆腐制作手艺的历史也很悠久,而且不同地域的人制作豆腐的工艺也不同。随着豆腐的***产工艺日趋现代化,当下***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们常吃的豆腐曾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不知道传统的制作工艺背后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虽然传统的豆腐手艺日渐式微,但不管怎样,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世代相传的手艺。
我一边做着其他的书,一边断断续续地收集《豆腐》的稿件。2021年初,我觉得书稿差不多齐了,便开始这本书的整体设计。比起组稿,《豆腐》的设计相对顺利很多,可能是因为我对这本书的想法从始至终都很坚定。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就是一块真实豆腐的模样。因此,从内页到封面,整体的设计都以简约清淡、质朴无华为主,不需要多余的设计。简简单单,像豆腐一样。
《豆腐》的白样
《豆腐》设计手稿
为了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我特意去了一趟菜市场,买回来一块豆腐,然后拍照、观察、比对。当然,直接扫描豆腐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找来了制作豆腐时会用到的纱布,将纱布的纹理扫描到电脑里,用作这本书的封面底纹。书名的字体就是普通的楷体,柔和,质朴,没有任何装饰。其实一开始我想将这本书设计成裸脊,但考虑到书脊的锁线会磨手,失去了豆腐的细腻手感,于是就放弃了这一点。
《豆腐》最初效果图
菜市场买回来的豆腐
设计是轻松的,难点是打样。为了还原豆腐表面细微的凹凸不平的颗粒感,我们做了很多版设计稿发到印厂打样,后来发现浮雕版的效果特别好,封面就此顺利定稿了。
扫描的纱布
封面打样***与失败的对比
为了让读者翻开这本书,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把和豆腐相关的艺术作品放在了第一章,比如水墨书法、漫画插图、***装设计、字体设计、陶瓷作品等图像,形式多元且直观,冲击感也更强。内文的版式设计并不复杂,力求简洁,稍微打破常规的地方就是将目录的页码统一放到了一侧,将有关豆腐俗语的内容以视觉画面的形式设计呈现。
书的内文纸张分了两种:一种是稍微厚一点的艺术纸用于四色图片的印刷,另一种是柔软的字典纸用于大篇幅的文字内容的印刷。50g的字典纸很薄,容易透,所以只印单面,另一面只印页码。因为字典纸本身很轻飘,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像被切开的豆腐一样丝滑。加之书的体量大,页数多,采用字典纸也会让书拿在手里有松松软软的感觉。为了让整本书的气质更加贴近豆腐,我将文字部分的印色从原先的单黑改为专灰,字重变轻,阅读舒适且轻盈。
一块“豆腐”逐渐成型,准备“出锅”了。我又想着给“豆腐”定制一个***装盒,就是模仿超市、网店里卖的豆腐盒,盒子上详细标注了用料、成分、克重、保存方法之类的信息,如此,更像一块我们经常买到的豆腐了。
做书的过程虽然有一些曲折,但这点曲折与手工做豆腐的艰辛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当然也会有遗憾,我心里总想着后面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更有趣的内容,但来不及收入这本书里了。同时,我也做好了被读者质疑的心理准备,质疑你做的这本书形式大于内容之类的,但在我看来,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这本书,走近我们共有的传统文化,唤起内心深处关于豆腐的特殊情感。这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豆腐》这本书里有共通的年代记忆、味觉的乡愁、童年舌尖上的幸福和家的温情……希望这本书可以继续《肥肉》一书的好玩、好看、好吃,在提供愉快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将这些点点滴滴构成的人***传达出去。
*《豆腐》售卖所得版税将全部***助给大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汶水初级中学、永盛初级中学、黄琅初级中学、金沙初级中学,用于购买全自动直饮水机,让学***冬天有热水喝。
《豆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