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坏习惯让父母头疼,如何解决?
1、帮助分析儿子的习惯
我儿子现在已经13个月了。我发现他有一个坏习惯,一个特别的坏习惯和一个好习惯。坏习惯是不喜欢理发,哭,每次都要等他睡着才能带他去理发店。特别的坏习惯是喜欢吃脚,每当他注意到别人的脚,只要对方不穿鞋,孩子就会跳起来或弯下腰咬。好习惯是永远不要逆转阅读或图片。即使他故意把它倒过来,他自己也会把书转过来。请帮助我分析孩子们的这些习惯,并为我们的家庭提出一些建议。
刘红(上海)
这个年龄的宝宝不喜欢理发是正常的。家长首先要分析反抗的原因。可能是设备问题。如果理发器曾经伤到他的头皮,会在宝宝心中留下对理发的恐惧;有些孩子更害怕理发器发出的特殊声音。也可能是宝宝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怯生生。解决办法如下。一是买一个噪音小的简单儿童理发器,家长在家给宝宝理发。如果宝宝还是不想,可以在他玩得开心的时候悄悄给他理发。关键是家长之前要学会更好的理发技巧,以免伤害孩子,适得其反。第二,经常带宝宝去固定的理发店,熟悉理发师,消除陌生感。去理发前,告诉宝宝理发后会变得更加神气,理发后还要说“真帅真漂亮”之类的赞美。父母和家人也可以和他一起理发,比理发后更漂亮。宝宝会逐渐把理发和快乐的感觉联系起来,再也不会哭了。
宝宝喜欢吃手吃脚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6一般6。、7个月后,婴儿就有能力吃自己的脚了。吃脚有两个原因。0-1岁也被称为“唇期”,婴儿通过被动地吮吸和吞咽来获得心理满足。1岁以后,婴儿的乳牙长了很多,他开始表现出不舒服和易怒,只能通过咬硬的东西来获得快乐,并能主动抓住物体。咬脚也成为了磨牙的一种手段。此外,你的孩子喜欢咬别人的脚,可能是因为成年人经常把脚放在他面前逗他玩。为了纠正这个习惯,父母应该记得为孩子准备一些磨牙玩具,如牙胶、牙齿训练器等,或者提供干红薯、蔬菜条和其他磨牙食物。婴儿一咬脚,就把这些替代玩具或食物塞进嘴里,逐渐消除他的咬脚行为。
1岁以后,婴儿的视力与成年人基本相似。由于缺乏视觉经验和观察技能,一般来说,1岁半到2岁的婴儿知道如何阅读而不是逆转。所以,你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提前发展起来了。这可能与他从出生起就一直接触到的图片或文字有关。如果父母以前经常抱着他读书或给他看一些大口号,婴儿就会逐渐对正面的文字或图片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婴儿正处于创造力的萌芽阶段,过早地学会看图片或文字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缺点。在适当的时候,父母不妨引导孩子倒着或侧着看图片,鼓励他们动脑筋,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发展婴儿的智力。
2、如何让宝宝活跃起来?
我儿子3岁,上幼儿园半年了。老师有时告诉我宝宝不够大胆。今天看了宝宝在幼儿园的DV,也发现他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安静,好像害羞,不是很活跃主动。这和他在家的表现完全不同。他为什么不能在幼儿园放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
程雅兰(辽宁沈阳)
既然宝宝在家比较活跃,就没有先天气质的问题,这可能与他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性有关。家长不妨回忆一下,当时入园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经常带孩子熟悉新环境,入园之初孩子是否表现出分离焦虑,现在入园的意愿是否强烈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有更多的机会和同龄人交流吗?他在交流中经常扮演什么角色?孩子在活动中的自我期望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他实现期望?家长可以想象,宝宝不活跃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成功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心理转折点,仍然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也可能是因为他不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律,缺乏同龄人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无法从活动中获得真正的乐趣;此外,他可能对老师的权威印象太深刻,在活动中刻意约束自己。
因此,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表现出兴趣,每天听他讲什么,做什么有趣的游戏,交什么孩子,老师是否表扬他等等。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现有的表现,还要鼓励他更积极地展示自己,还要教会他一些有用的技巧。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如有必要,家长可以请老师配合。我相信孩子们会一天比一天好!
3、孩子不要爸爸怎么办?
我儿子从小就是我自己带来的。他父亲工作忙,管理得少。现在他4岁了,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如果我有事要出去,让爸爸陪他,他一点也不开心。爸爸主动和他玩,他不欣赏,大声喊着让爸爸走开。有什么办法可以增进父子关系?
解莉(北京)
孩子们不希望他们的父亲在1岁之前与父亲和孩子没有依恋有关。由于父亲参与的照顾较少,与孩子相处的机会较少,父子之间缺乏亲密的情感联系。此外,4岁的孩子仍然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会真正表达自己的喜好,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所以你的儿子会大喊让他的父亲走开。
为了接近孩子,父亲必须采取“三步”。第一步是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言行、爱好、生活习惯等。你也可以向你的母亲征求意见。第二步是找到最适合与孩子沟通的位置。如果母亲已经承担了照顾孩子的任务,并且非常胜任,父亲不妨考虑一下他是否应该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第三步是以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活动为出发点,自然地干预孩子们的游戏或其他活动,并获得初步的接受。只要父亲愿意花更多的心思,有足够的耐心,他就能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4、女儿是不是太自私了
有一次,我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坐公共汽车,买了一张票。因为当时车很空,我们并排坐在一起。后来人多了,我想把女儿抱在膝盖上,给别人腾个座位,但女儿就是拒绝了。所以我不得不把我的座位给别人。谁知,那人一坐下,女儿就拼命推他,哭了起来。她让那个人把座位还给我。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妈妈只买了一张票,这是别人的座位”没用。最后,那个人只能站起来让我坐下。女儿“赢了”。你觉得孩子太自私了吗?我如何教育她学会为别人着想?
马快(浙江杭州)
你孩子的表现与道德无关,而是由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开始,她拒绝坐在母亲的膝盖上,这表明孩子已经明白“我就是我,我不依赖别人”。随着独立行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与母亲的共生关系不同,充分体验了个性和独立性,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后来,孩子们必须争夺座位,因为她坚持“这属于我们,不属于你”。这是自我集中思维的体现,表明孩子们不能很好地将自己与外界分开。他们往往绝对相信自己的观点和观点,不能从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不管我妈妈怎么告诉她真相,都起不到作用。
宝宝有时爱哭闹让人头疼,怎样让宝宝表现得活跃,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发展阶段了解他们看似自私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自然会走出一个人的小世界,学会为他人着想,所以没有必要特别纠正。如果家长特别希望孩子早点懂事,也可以适当采取“感动”的方式。虽然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错误,但父母的愤怒和悲伤会深深感染孩子,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