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屏幕肿了可能由外伤、过敏反应、外耳道炎、皮脂腺囊肿、耳廓假性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外伤
耳廓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表现为红肿热痛。轻微外伤可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或伴有剧烈疼痛,需就医排除软骨膜炎,医生可能采用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处理。
2、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金属耳饰等过敏原会引发耳廓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有瘙痒和灼热感。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或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抗过敏。家长需帮助儿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严重过敏可能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3、外耳道炎
挖耳损伤或污水浸泡易导致细菌感染,炎症扩散至耳屏会出现红肿压痛。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伴随耳道分泌物时需用硼酸冰片滴耳液清洁,避免使用棉签过度刺激。
4、皮脂腺囊肿
耳屏皮脂腺阻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边界清晰的肿物伴压痛。初期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化脓性囊肿需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挤压耳部。
5、耳廓假性囊肿
软骨膜内积液形成的囊性肿物,触诊有波动感。小囊肿可通过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行囊肿开窗术。术后需加压包扎防止复发,避免侧卧压迫患耳。
日常应避免用力揉搓耳部,保持耳廓清洁干燥。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预防感染,过敏体质者避免佩戴镍合金饰品。出现持续肿胀、流脓或听力下降时须立即就诊,禁止自行穿刺放液。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