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需及时干预防止骨质破坏。1、牙菌斑堆积
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长期附着于牙面,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初期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刷牙时易出血。可通过巴氏刷牙法、牙线清洁控制菌斑,定期进行超声波洁治去除软垢。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坚硬牙结石,压迫牙龈并滋生更多厌氧菌。可能伴随口臭、牙龈萎缩等症状。需通过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清除结石,严重者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药物治疗。
3、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不良修复体造成咬合压力异常,导致牙周膜损伤。常见牙齿敏感、咀嚼无力等症状。建议调磨过高牙尖,正畸改善咬合关系,夜间磨牙患者需佩戴颌垫。
4、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会降低牙周组织抵抗力。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溃疡等症状。需控制原发病,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必要时进行牙周翻瓣手术。
预防牙周炎需每日两次有效刷牙,配合牙间隙刷清洁邻面,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牙龈血管收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出现牙龈出血持续超过一周、牙齿明显松动时,应立即到口腔科就诊,避免发展为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