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 中国的饮食养生next中国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传统饮食养生理论的依据 饮食养生的重要依据是“药食同源”理论。 古人认为,药和食物有着共同的根源,即从充饥角度看是食物,从治病角度看又是药。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查明病人的病因,然后使用饮食手段来治疗。在饮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再用药物治疗。理论基础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所依据的是人体脏腑脉经吐纳运行机理。古人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由五行物质和阴阳二气聚合而成。体内五行和阴阳运转规律与天地间五行和阴阳运转规律是一致的。如果体内五行运转正常,
2、阴阳二气平衡,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反之,人体就要生病。食养食治就是通过饮食调节,使体内五行运转协调有序,阴阳二气处于平衡状态。由于食物都具有一定的味和性,分属于五行,故而可以用食物来补充体内所缺少的某种“气”。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按时间按规律吃饭不要一味追求美食不要吃味道太浓的食物不要喝过多的酒不要吃太饱,也不要过于饥饿(1 1)饮食有度)饮食有度什么时候适宜吃什么,什么时候不宜吃什么。什么食物在一起烹制合适,什么食物在一起烹制不宜。(2 2)饮食宜忌)饮食宜忌(3 3)饮食养生卫生)饮食养生卫生进餐时要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吃饭时不要讲话,不要专心思考问题生气之后不要马上进食食物要细细咀
3、嚼中国现代食养与食治 现代人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树立了现代饮食营养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观念。全民讲食养、讲科学食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作业:1、中国古代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top第七章 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二节 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next饮食与哲学 “天人”关系 饮食原料的获取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饮食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中和”思想 在饮食活动和烹调中,“中和”作为一个准则被使用。“中”就是“正”,是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欠缺的状态,也就是一般讲的恰到好处。朴素辩证观点 中国饮食中总结的很多观点、理论,与饮食 有关的很多成语、熟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唯 物主义思想
4、和朴素的辩证观点。 在调味、火候理论中,用火是关键,这里面 包含有事物性质因条件改变而变化,事物由 量变到质变、促使事物变化时掌握好关节点 的辩证观点。饮食与政治 饮食是立国的根本 国家以人民为根本,而“民以食为天”。烹调中的治国之道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和烹制一道小菜的道理相同。饮食与语言 1、词 如以“味”为词素而形成的系列词汇,滋味、美味、韵味、风味、乏味、品味等。2、成语、熟语、歇后语 如酒囊饭袋、如饥似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3、诗词 如陶渊明的饮酒、苏轼的烧猪肉诗和豆粥。4、文赋 从西汉起,文赋中写饮食蔚然成风,内容有楚地美食、京都饮食风情、
5、烹饪的选料等。5、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描写饮食,是普遍现象,如红楼梦。6、戏曲 从宋金杂剧、鼓子词、诸宫调到元杂剧、明南戏、清地方戏、京剧直到现代地方戏,内容涉及饮食的已成为经常性的剧情需要。7、对联 如“壶煮三江五湖水,笑迎四面八方客”。作业:1、举例简述中国古代饮食中体现的哲学、政治和思想观点。 top第七章 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三节 饮食著述next著名古典小说中,有哪些与饮食相关的描写 ?古代饮食著述 根据汉至清有关文献记载,两千多年间中国饮食专著达100种以上。 清代,饮食专著加上专门讲述烹饪原料和食养食疗的著作在30种以上。 这些著述记录了中国饮食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人们研究、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饮食文化遗产的宝库。著名作品 战国时的吕氏春秋本味黄帝内经素问 南北朝时的齐民要术 唐代的茶经、千金要方食治 宋代的山家清供 元代的饮膳正要明代的本草纲目 清代的随园食单 当代饮食著述 目前,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阶段,学者、专家和业内人士正以新的理论为指导,并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从原料到产品到消费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出版的专著、论文数数,成果令人瞩目。作业:1、读一本或一篇古典小说,找出其中与饮食相关的描写。 to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