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又在网上悄然流传起来:
瑞士卢塞恩心理学学院在实验中发现,大学生被重打屁股后,记忆力突然大增,考试成绩也突飞猛进。因为人被打屁股时其肾上腺素分泌会大幅上升,用以减低痛楚分泌的内啡,而内啡一旦跟肾上腺素混合,将会有效打通一个人从前没有充分利用的神经途径,进而提升IQ。
正值中小学生期末考试前期,这则消息让有些家长似乎看见了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的“秘方”。
还有些邪恶的热心群众,表示愿意帮别人来提高成绩:
但是,这条信息是真的吗?会不会有些家长发现把孩子猛抽一顿后,实际上白打了?
谣姐细心的搜索了一番,发现这则消息十分蹊跷:
1、流传时间长:
从2012年初开始在微博上流传,至今仍然不断有营销账号转发,以及一些较大的平面、网络媒体的新媒体,甚至连门户网站也反复转发过。这个流言每隔断时间都会出来“溜溜”,而且文字一模一样。
2、机构、原文无法查证:
谣姐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未查到“瑞士卢塞恩心理学学院”这样一家机构,也无法找到该报道的原文。
3、论证说服力不够:
我们再看一下这条消息里的论证部分:
“因为人被打屁股时其肾上腺素分泌会大幅上升,用以减低痛楚分泌的内啡,而内啡一旦跟肾上腺素混合,将会有效打通一个人从前没有充分利用的神经途径,进而提升IQ。”
这个论证是否正确?我们看看专家们的意见。
(1)肾上腺素+内啡=智力提高?——没有直接的关系
(肾上腺素结构)
内分泌科杨刚毅主任接受采访时说,肾上腺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应激类激素,被打屁股时,肾上腺素升高一些很正常。内啡可以缓解疼痛,还能让人的精神产生舒适和愉悦感。
“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结论不太可信。”杨刚毅说,“但人在应激状态下,反应力、记忆力有阶段性提高,这是可能的,但这和智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打屁股”这种方式有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并不等同于可以提高智商。
(2)应激反应不可思议,但是无法持久。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晨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王主任表示,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这一实验原理和人在应急状态下被激发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潜能,产生超乎想象的能量应该是一个道理。
这样的情形屡有报道,比如一妻子在丈夫跳楼瞬间抓住其右腿,使其不致于继续下坠。而这一抓就抓了约20分钟,而一个普通女子的手臂显然不可以长时间承受如此的重量,然而目睹丈夫跳楼,妻子受到刺激力气忽然增大,这事儿就有可能了,但是这种应急反应一定是不会持久的。
王主任提示,压力应当适当,人在应激状态下爆发大量潜力之后,会相应地产生抑制作用以及精神创伤。如这位妻子,很有可能在这之后很长时间都无法提动重物,并且晚间睡觉时也会在梦中再现丈夫跳楼时的情境,同时伴随着日间注意力大幅下降。同理孩子打多了,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3)即使“此理成立”,但“此法不可行”。
而脑肿瘤神经外科医生张承能医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理论并非不可能成立,用来抑制疼痛的脑内啡(Endorphin)的增加很有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当挨打后所产生的痛觉对人的心理造成压力,也可能会增加人脑记忆的效率。但是即使有这个可能性,人们还应该考虑疼痛对身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毕竟体罚是不对的行为。他认为这是个歪理,即使“此理成立”,但“此法不可行”。
而且根据原文的论证,并非是因为打到了“屁股”上才产生刺激,而是受到伤害后,人感觉到疼痛,因而自然分泌“肾上腺素”,提高人体应激性,而为了缓解疼痛,产生内啡肽,达到镇痛作用,那所有让人“疼”的事情都应该有此类功能,比如下面这种疼:
可是事实证明,并不是身体受到伤害越多的人越聪明,而另具有其他特征,我们一起来看看“智力”到底和什么因素相关?想提升智力水平,有什么方法?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某种意义上智商就像电脑的硬件如CPU,一个智商高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很复杂的事情。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智商的高低与大脑中的灰质有关。在大脑固定区域的灰质越多,人在相关领域就表现得越聪明。
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智商研究人员普罗门则认为:即使这一研究成果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智商与大脑外形之间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依然不够确切。剑桥大学的智商专家邓肯也表示,这一研究到底有何意义,目前尚很难断言。
所以对“智力提高”,这依然是一个前沿的科学研究话题,但是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智力和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过程,对智力的开发和提高有较大影响。
而肾上腺素提高、应激反应、心理因素等对智力的真实影响尚在深度探索之中,争议很多,我们也期待真正的“科学研究结论”,而让“伪科学”无处遁形。
最后,谣姐还发现几条关于“打屁股”的惨痛新闻,和“让孩子变聪明”的愿望事与愿违,对孩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总之,无论如何,对于家长来说,想让孩子变聪明,还是得靠激发孩子的潜能,并非“体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