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在线讯 昨天从南京鼓楼医院获悉,该院近日收治一对夫妻,疑因食用小龙虾,导致双双患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据悉,这是今年南京出现的第一例“小龙虾病”,医学专业上称为“哈夫病”,病因至今未能找到。
7月29日晚上,24岁的唐小姐(化姓)一家六口家庭聚餐,本是一件开心事,却不料一大盘小龙虾下肚,唐小姐夫妻二人却住进了医院。
据了解,当晚,一家人共吃了10多斤小龙虾,夫妻二人大概吃了10斤。次日早上醒来时,唐小姐感到颈部和背部酸痛难忍,以为是吹空调受凉或者落枕了,也没太在意,匆匆上班去了。而后,唐小姐酸痛症状更加明显,从颈背部蔓延到了小腿,全身只要有肌肉的地方都剧烈酸痛,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唐小姐立刻联系了老公接她去医院,路上一交流才得知,老公也有类似肌肉酸痛的症状,两人怀疑跟前一晚吃了小龙虾有关。
凡是与运动能力相关的肌肉都属于横纹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因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因缺血、代谢紊乱、药物、感染等因素导致发病。
而哈夫病是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上个世纪最先在欧洲出现。1924年在波罗的海的Haff海岸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现和我国患者吃小龙虾类似,当时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病人死亡。
在2000年8月5日到11日之间,北京更早发现哈夫病。当时北京的不同地区连续出现近20位症状相近的病人,所有症状在患者停止吃小龙虾后1-3天逐渐缓解。
2010年,南京曾经出现小龙虾事件,总共发现了23例病人,病人食用小龙虾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的病人尿液甚至成酱油色。后来经过国家疾控中心专家诊断,23人所患为“哈夫病”。
南京小龙虾事件两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南京再次出现两例“小龙虾病”。不过,省疾控专家认为,这两例病例为“孤立事件”。记者从医院了解,当时一名男病人为44岁,吃了10只小龙虾,5小时之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来自南京一家农贸市场,患者是自己购买自己加工,红烧食用,其间饮用了白酒。其他同食的4人无异常。另外一名病人为女性,31岁,在朋友家吃了10只小龙虾,结果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是在南京地区河塘自己钓的,同餐还有4人,也未发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