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可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控制。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控制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来那度胺胶囊、硼替佐米注射液、地塞米松片等。来那度胺胶囊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发挥作用,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注射液属于蛋白酶体抑制剂,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地塞米松片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骨痛或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的患者,可缓解疼痛并预防骨折。低剂量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减轻脊髓压迫症状。对于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放射治疗可能达到治愈效果。治疗前需评估病灶范围和周围组织耐受性,避免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
3、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龄较轻且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移植前需进行大剂量化疗预处理,清除骨髓中的肿瘤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高,但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移植后需密切监测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等并发症。
4、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纠正贫血、防治感染、保护肾功能等措施。促红细胞生成素可用于治疗贫血,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有助于预防感染。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轻骨破坏。对于高钙血症患者,需积极水化并使用降钙药物。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理性骨折。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以预防高尿酸血症。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治疗并发症。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和骨髓象等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疗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跌倒和外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出现持续骨痛、乏力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


